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韦远柏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镌刻安徽画坛耆宿的立体群像(后记)

2013-10-17 16:17:21 来源:华夏收藏网作者:吴蒙
A-A+

  一般说来,美术馆收藏、展览、研究、交流、公共教育等几大要素相互关联,在整个美术生态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。但是,当下美术馆活动的主要形态,却是一个接一个无法选择、主导和修正的展览活动。这不得不使美术馆的从业人员进行深入地反思。实际上,在人类诸多艺术门类中,作为视觉文化标志的美术作品,是最活跃、最敏感、最贴近生活脉搏跳动的部分之一。一部美术史,也就是最为直观的心灵史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如此,一个区域也同样如此。美术作品是历史发展最可信的物证,是人类永恒的文化财富。艺术品的收藏行使着社会文化记忆的基因传递功能,通过艺术品收藏的积淀,使历史鲜活,让记忆丰满,使文化自觉自信。美术馆的任务,首先在于通过高度甄选的展览、收藏和研究,使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有创造性的艺术成果得到示范和保管,从而不断延续并更新文脉传承的艺术之链。甚或如一些论者所言,一个美术馆不仅要挖掘历史,借助艺术史的眼光去展开工作,还要积极参与历史的建构,推动整体的文化建设。

  为此,合肥-久留米友好美术馆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准备,举办了“丹青问道 墨语人生——颜语、韦远柏、周觉钧、马彬、裴家同艺术文献展”。

  展览的主旨,是以构建安徽地方美术史的艺术文献展的形式,追寻老艺术家的艺术人生轨迹,隽刻安徽画坛耆宿的立体群像,梳理历史记忆,聚焦于本土艺术发展的渊源、脉络和未来走向,从而凸显区域美术文脉传承,充分发挥美术馆研究、保存和阐扬本土视觉文化的功能。

  安徽现代美术,从20世纪50年代迈开新美术创作的步伐,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探索,呈现在新世纪面前的,是一派大好局面。但是,历史并没有真正地定稿。翻检文献我们发现,长久以来关于安徽现代美术发展的历史,记忆含混、史料缺乏、形象模糊、研究乏力、著述寥寥 …… 为了抓住影响安徽现代美术发展的最关键环节,恰当选择优秀的艺术家,我们克服困难,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专门请教熟于安徽现代掌故的文化老人和专家学者,最终确定选择了颜语、韦远柏、周觉钧、马彬、裴家同5位老艺术家,作为研究和展现的对象。颜语、韦远柏、周觉钧、马彬、裴家同等“五老”,最年长的出生于1920年,已经95岁高龄,最年轻的出生于1929年,也已经有85岁,均已届耄耋之年。他们中有4位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,一位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美术系。追寻他们的艺术人生轨迹,总结他们的艺术思想和成就,展示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贡献,对当下和未来合肥及安徽美术事业的发展都有重大启示意义。5位老艺术家在长期纷杂的特定历史背景中,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可贵品格,不随波逐流,不媚俗趋势,坚持艺术创作的规律,坦陈心灵的真实感受,完善地表达艺术理想,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,为后人树立了楷模。

  颜语老早年深得傅抱石、李可染诸先生赏识,早年临摹龚贤,深得其中三昧。他受恩师鼓励创造独立语言风格,“重攀匡庐、泛舟漓江、漫步太行、高越黄山、深入九寨”,面对祖国壮丽山河进行全方位观照,敞开胸怀书写自己对大自然的图式表现。他的作品笔沉墨实,用线拙厚,力透纸背,富有金石意味,构图多采用全景正三角形支撑,高山峻岭、重峦叠嶂,大开大合,苍茫浑伦,却奇纵稳定,达于“造化之无极,天地之寥廓”的境界。

  韦远柏老传统技法深厚,他学古而从未泥古,学师不尽似师,善于消化吸收、融会贯通。他作品中既有李可染的浑厚凝重,也有黎雄才的青绿烘染,新安派的疏朗清润也时有出现,博采各家技法之长。作品以写生为构架,题材遍及皖山徽水、佛国揽胜、密林幽谷、峡江情思,在点线、勾皴、渲染之中,追求苍茫秀润、俊逸清新的效果,内涵丰富,使人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。

  周觉钧老天资颖异,是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工笔、写意文武混乱不挡的多面手。他的艺术风格个性鲜明,既尊重传统,又有创新,达到了重理趣而不轻法度的境界。他的山水画,得黄宾虹之蓊郁华滋,潘天寿之纵横排戛,郑午昌之松秀有骨,淡雅精致、清秀飘逸,清秀中不失凝重,淡雅中透出深邃,重形似,更求神韵,既重骨法用笔,又能发挥水墨的渲染作用,融南北二宗的艺术于一身。

  亲炙晚年黄宾虹先生的马彬老,自谦自己的作品为“日课”,实际上他得黄宾虹的认真指点,深通中国画理,认为中西绘画存在差异,深层原因乃在于其中蕴涵的对自然的观法。自然观有形上形下之分,观者亦有全偏之别,中国画是兼具有、无,贯通上下的自然观。他曾研究古代名家的技法,再学黄宾虹才有所悟。他的作品注重笔墨,枯润交错、浓淡相破,极富质感;构图严谨,讲究层次空间,巧妙安排远近、疏密、虚实,山脉、水源、道路交通,开合有致。

  作为国画大师傅抱石学生的裴家同老,在承接傅氏山水画笔墨结构、表现方式和美学原则的同时,又兼容高禀赋、功力深的陆俨少山水画艺术。他遵循时代变了,笔墨不得不变的原则,数十年凭临湖海、攀跋崇山,瀑前听泉,策杖观峰,画稿盈筐,笔墨益臻老辣,所现山水延续了传统山水的基本格局和样式,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,形成了笔墨苍润,恣纵犷放,卓尔不群,具有传统功力,兼容大家风范,凸显了当代黄山画派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

  他们的共同特点,一是都出生于风雨飘摇的民国前期,成长于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之中,人生经历了诸多磨难,但是为了艺术理想矢志不渝,终生追求;二是都毕业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立专门艺术院校的美术专业,经过了中西美术的系统训练和名师指点,美术技法专业娴熟,文化素养全面;三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江淮大地,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,几十年来,辛勤耕耘,将终生的心血和精力贡献给了安徽的美术和文化事业。他们学养深厚,在文物考古、地方文化、美术史论、艺术思想、诗词创作等各方面,有多种成果问世。四是他们都已至耄耋之年,却笔耕不辍,不但艺术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,给安徽美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,而且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安徽美术界的苍松,他们的艺术经验与人生体悟将成为时代的宝贵财富。现在收集、出版、集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,整理他们的艺术文献,研究他们的艺术经验,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,也是美术馆关注本土艺术家,梳理和呈现区域当代美术史,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职责。

  为了做好展览工作,2012年下半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小组,并且邀请领导和专家参与指导,选定了高水平的图像、文字编辑,认真进行前期资料整理、调查工作,特别在文献著录、社会评价、文化影响、风格特征等方面,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。从2013年4月开始,我们先后数次到亳州拜访颜语先生,到安庆拜访韦远柏先生,在合肥多次专门拜访周觉钧、裴家同先生,马彬先生远在北京,联系不便,则委托先生女儿马群鸿画师和马老沟通,从各位老先生和家属那里,征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、文献、档案、实物和代表性的美术作品。为了全面了解裴家同先生的艺术创作活动,我们取得裴老同意,由裴老公子裴希明先生引领,专门考察了南京江宁博物馆“裴家同书画陈列室”和建在江宁牛首山作为裴家同艺术馆的“天阙画苑”,收获甚丰。在前期调研和文献、作品征集工作的基础上,2013年8月展览筹备小组不顾高温酷暑,进行了展览前期的筹划准备和艺术文献作品集的编辑工作。

  为了准确把握安徽现代美术历史发展的线索,较完整地呈现5位老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和作品独树一帜的艺术价值,展览和艺术文献作品集的编纂采取文字、图像文献与艺术作品相结合的方式。每个老艺术家的艺术文献,分为简介与艺术活动简表、画家自述、专家评述三个部分,最后是艺术作品。收录的画家自述、专家评述的文章,都征求了艺术家本人的意见;作品部分尽可能采用画家的主要作品,展示其最成熟时期的代表作,但是也考虑本次展览的性质,在作品部分编入了部分早期作品或临摹、练习、写生的作品。在编撰文献作品集的过程中,我们对每位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尽可能地按照编年形式进行了梳理,但是由于文献有阙,文献作品集的编辑和展览的实施中遇到很多困难。幸有颜语、韦远柏、周觉钧、马彬、裴家同5位老艺术家和他们的家属、学生、友朋的鼎力相助;更是得到了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、美术报、安徽省美术家协会、合肥市委宣传部、合肥市文联等机构、团体给予了指导和大力支持。因此,“丹青问道 墨语人生—— 颜语、韦远柏、周觉钧、马彬、裴家同艺术文献展”正是有你们而精彩。

(作者系合肥-久留米友好美术馆馆长,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韦远柏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